2025年10月22日,传媒学院研究生导师培训会于演播室JS434拉开帷幕。本次培训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指导能力与综合素养,以期持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传媒学院党委书记田维柱及全体研究生导师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副院长刘波主持。
田维柱书记深入解读了《传媒学院2025年研究生导师培训工作方案》。他强调,导师应引导研究生积极投身科研、紧跟专业前沿。他指出,导师的职责绝非仅是传授知识,其根本在于“立德树人”,而筑牢安全防线则是这一切的基石。为此,他要求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学科前沿、教学艺术及育人实践这“四位一体”的建设工作。

刘波副院长就研究生培养的规章制度作了深入解读,并系统剖析了新时期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强调,全体导师必须将恪守学术道德与科研规范置于工作的首要位置。为促进经验传承,会议还特设了交流环节,由优秀导师代表分享其行之有效的培养理念与实践经验,切实强化学院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传媒学院副院长赵可云教授系统阐释了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要点与核心精神。他指出,提升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强化“过程管理”。他建议导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从成果导向转向过程引领,注重对研究思路与疑难困惑的探讨,指导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为阶段性目标。此举旨在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学术反馈与内在驱动力,确保其研究路径清晰、高效。

李秀霞教授解读了信息资源管理、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并分享了其卓有成效的培养经验。她特别阐述了针对新生入组的培养路径:即精选领域内奠基性文献,要求学生不仅要透彻理解,更要动手复现其中的核心图表。这一系统性训练,旨在引导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向主动探究,从而快速掌握核心工具并构建起坚实的科研直觉,为后续创新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张维刚教授解读了艺术学、戏剧与影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并系统阐释了其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理念。他主张通过精读顶级期刊论文,重点训练学生发现和质疑的能力,从而推动其科研角色从“追随者”向“发现者”转变。他指出,这一过程能有效激发学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要害所在。最后,他强调,学术诚信是导师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底线,是确保科研创新事业稳健发展的基石。

刘敏教授着重阐述了其在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方面的理念与实践。她认为,尊重并利用学生的多元化学术背景是创新的关键,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能够催生原创性的解决方案。她积极鼓励学生交流观点,旨在从中凝练出全新的研究方向与前沿交叉课题。她强调,这一做法是活跃研究生思维、激发群体创新活力的重要工作。

在交流环节,参会教师踊跃提问,导师们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分享了各自心得。刘波副院长在总结中,要求全体导师深入领会培训内容,结合教育政策与学科前沿,对研究生的身心成长与学术发展给予全面关注。
传媒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本次培训聚焦导学关系、心理压力、学术规范等现实议题,旨在解决培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坚决杜绝学术不端。学院通过此类活动,持续营造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导师队伍,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全体导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必将迈上新台阶。

图:胡汐雅;文:邓晨宇、丁露露;编审:刘波、韩婷;终审:田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