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至8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向油新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石油之城”——山东东营,对胜利油田文化展开调研,并在23日重返胜利油田对实践内容进行补充。在此期间,小队成员前往胜利油田科技馆,胜利油田井场、基层作业队和工具车间进行参观,并有幸采访到了一众“石油人”。
在海洋试油作业大队一队队长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一队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据了解,30多年的发展已经使试油一队形成了专属的“以责任为纽带,以延续为轴心”的“沿袭文化”——除海上施工作业人员,其他职工每周一均回队进行技能培训;各队负责人传达上一周的公司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同时,科技展览室陈列了职工自主研发并成功申报的专利11项,多项专利以职工名字命名,激发了职工的创新热情。
参观结束后,刘队长结合自身的20多年工作经验,希望团队成员能从石油精神中提炼升华,做到“三个SHI”。一是吞噬。在学习阶段,要像蚕一样,全身心扑向知识文化。二是踏实。不论在何岗位、是何种身份,都要对任务有踏实、认真的态度。三是导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结合前两个“SHI”,成为楷模和标兵,带领身边的人前进。
此外,团队成员来到油城基地,探访施工场地外的石油人,听闻胜利油田“改革开放40年的那些事”。任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退休老教师,见到团队成员后十分亲切,并为大家介绍了改革开放前后他眼中中国“石油教育”的变化。从王进喜到身边鞠躬尽瘁的各岗位“石油人”,从落后的人工绘图、模型演示到计算机操作和实地参观训练,从教学生如何采油到如何创新采油方式,他讲述了近一小时。老教师感叹说:“国家变了,时代变了,学生也变了,采油还是得靠年轻力量”。
几位在操场上健身、休闲的家属也接受了采访:“我父母是第一批进入胜利油田的,那时条件十分艰苦,吃草根、人力扛油管、无论寒暑营宿在临时帐篷中……都是常有的事,现在我们工作条件改善了,也应该铭记前辈的奋斗。胜利油田对我来说是一份信仰”,“油田的兴衰表面上只与我们的工资相联系,但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论在外求学还是工作,一说起油田我就很自豪”。一位在天台看书的小学生说到:“石油是很神圣的,有了它汽车才能跑,国家才能强”。仅几个词,却表达出他对石油和国家的热爱。
据悉,“向油新生”社会实践团队在胜利油田参观七日,将通过图片、微视频和纪录片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油文化、石油精神,发掘胜利油田一线楷模的故事,感受国企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