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校主页| 旧版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动态 > 学生风采 > 正文

威海海滨文化小分队之魅力海草房

【来源:威海海滨文化小分队之魅力海草房 | 发布日期:2017-07-17 】

716日早,传媒学院“威海海滨文化”小分队伴着蒙蒙细雨,来到了海草房保留最多的荣成烟墩角村和魏魏村。海草房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意义。

首先,我们采访到了六十八岁的刘爱香奶奶,她家的海草房已经有46个年头了。奶奶回忆,当时大约用了五千斤海草,这算是个平均值,当然海草是越多越好。海草房最大的优点就是冬暖夏凉,据她的孙女介绍,夏天海草房内部相比普通瓦房气温低四到五度,冬天相对高三到五度。目前,政府也有相应的经济措施来帮助村民修缮海草房。

然后,我们找到了七十七岁高龄的海草房建造技艺传承人曲大爷。他说,海草房的建造的材料是宽叶海草和窄叶海草(我们后期了解到是生活在水深五到十米的大叶藻),窄叶海草较为结实,是建造海草房的上等原料。建造海草房需要将海草一层一层的从房檐向上苫上去,每一层又分为三层,一层黄泥,一层麦秸,一层海草。利用压力结构使海草一行行的摞上去。一座普通的大约有二十四到二十五行,好一点的可以有三十多行。房脊多用黄泥压住,现今的部分海草房也会采用水泥。 房子的海草越厚越好,海草不易腐烂,一座普通的海草房大约都能经历百年的光阴。但是,近几年浅海海草数量越来越少,有的村民修缮房子只能从不住人的海草房上挪用材料。

最后,我们来到了烟墩角村。海草房的覆盖率大约有百分之三十,村民借助海草房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起了渔家乐旅游等。在当地向导曹阳阳的带领下,我们走到了龙山上,看到了村子的全貌。也被这个半海半山的小渔村深深打动着,这不仅是海草房,更是和平的渔村文化。明朝时巍巍村居民为抗击倭寇迁移此地,至此烟墩角建村。而在抗日战争中,烟墩角也发挥着独特的地理作用,至今此村仍保有当年日军轰炸的痕迹。

荣成一行,队员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海草房文化的深韵,也被海滨小镇的地道生活气息所吸引:清丽纯朴的村庄、勤劳热情的村民、还有承载着时间与智慧的海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