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校主页| 旧版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动态 > 正文

暑假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之十八——“忆往昔溯源星火,望今朝传承红史“星火溯源行动队线下行动

【来源:暑假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之十八——“忆往昔溯源星火,望今朝传承红史“星火溯源行动队线下行动 | 发布日期:2021-08-15 】

2021年7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星火溯源行动队成员前往肥城市陆房红色研究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过程中积极响应建党一百周年推进党史学习的伟大号召,紧紧围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的实践主题,队员们争做新时代学习党史的前线青年,将党史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促进自身的党史学习的同时也为红色党史的宣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本次参观学习肥城市陆房红色研究基地的线下实践开展之前,队员们事先根据本地红色革命党史的宣传程度和肥城陆房战役纪念馆的具体情况准备好了调查问卷,问卷重点把握游客对于肥城市陆房红色研究基地感受以及对该基地宣传的意见,这帮助队员更好地了解人们对于肥城市陆房红色研究基地所宣传的党史了解和认同情况。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队员分别找到了游客以及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并让他们填写调查问卷。队员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了解到,肥城市陆房战役纪念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陆房突围战役进行了宣传,采取了讲解人员进社区,在官方运营的抖音,微信公众号发布红色故事等多种方式。同时,通过现场游客填写调查问卷的反馈中了解到,游客对肥城市陆房战役纪念馆的满意程度很高,都非常愿意了解学习红色党史,丰富自身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红色素养。

队员查阅肥城市陆房红色研究基地相关资料得知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座落于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东陆房村凤凰山脚下,于2015年9月18日落成,建筑面积5300余平方米,馆名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纪念馆分上下两层,综合运用声光电科技与多元化视听手段,以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陆房战斗中八路军将土绝地反击、奋勇歼敌的壮烈场面,人民群众舍生忘死、助力突围的血肉之情。馆外无名烈士纪念广场,通过建成英烈墙的形式,将陆房战斗中牺牲的178名无名烈士高规格进行安葬。馆内分设六大展区,队员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区,并在场馆允许的地方拍照留念。

队员在进入展厅前先来到了革命英雄纪念碑,遇到一群老共产党员在碑前宣誓,重温入党的光荣时刻,队员们站在旁边,被庄严的入党誓词所震撼,为巍峨的丰碑所感动。

当实践队队员来到第四展区“惨绝人寰 罪恶滔天”时遇到一位前来参观的八十岁高龄的老人,从老人的描述中队员们了解到她是当时参与陆房战役的一位八路军的女儿,她所讲的故事让队员了解了部分日军在陆房战役中的残忍行为。日军在战场上失利后,对人民群众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杀戮,除陆房突围战,日军的八年侵华战争中在肥城制造了一系列惨案,残忍的日军见人就杀,见物就抢,见房就烧,犯下索累罪行,罄竹难书。老太太的故事吸引力诸多前来参观的游客,激起了大家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与老人交流后队员们来到了展示“生死与共 血肉情深”的第五展区。一位党史志愿者正在讲述自己爷爷的亲身经历,结合该展区所展示的图片体现了当时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大力支持,体现了战区群众和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谊。该志愿者的爷爷曾在激烈的战火中带领陆房农民冒死将筹集的干粮和开水送到了我军前沿阵地。正是靠着陆房人民筹来的粮食,广大指战员们才得以饱餐一顿,恢复了体力,夜间胜利突围。据该志愿者所讲,他本人只是想要延续优良的红色革命传统,在空闲时间选择来到陆房战役纪念馆,将他所知道的党史讲给更多人听,使更多人铭记这段历史,为建设更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这番话让包括本队队员在内的许多参观游客为之动容。

最后一个——第六展区“丰碑永铸 浩气长存”主要介绍了陆房战役中英雄人物的生平简介和伟大事迹,都让人感动、难忘。该队队员对在展区进行最后讲解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队员得知,该馆人流量较大,并且请专门人员讲解的游客也很多,总体对肥城陆房战役的红色党史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最后,队员前往了烈士陵园,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了简单的扫墓,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成为了此次实践活动队员心中最难忘的经历。

巍巍凤凰山,汤汤汶河水,队员在参观陆房战役纪念馆时见证了陆房胜利突围的刀光剑影,见证了中国军民的血性气概。伟大的陆房突围,永远的精神丰碑。通过此次的实践活动,队员感受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绝地反击、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念,军民戮力、共克顽敌的鱼水情谊。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本队队员向陆房突围战中牺牲的烈士和突围胜利中走出的革命先辈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并通过本对肥城市陆房红色教育基地的参观,加深了队员对红色党史的理论学习,并促进了实践队员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紧密结合,推动了红色党史的学习进程,使本队队员坚定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学习信念,抒发了争做新时代五好青年的美好向往。